說道安平除了蝦捲之外,就是豆花。安平有兩家最知名的豆花店,一家是同記、另一家是隔壁的茂記。
這兩家豆花也是各地來台南遊玩必到拜訪之地。
雖然這是台南的老景點了,還是不免俗的要來介紹一下。
每到例假日同記豆花可說是大排長龍。
原 籍台南縣東山鄉的創始人黃慶同,家中原本開設碾米廠,在歷經 環境的更迭
甫結婚的黃慶同偕同妻子到最近的城市台南謀生,受雇於一家工廠,然而所得僅能餬口而已,與妻子商議後,
又束裝返鄉,向當地一位豆花師傅學習製 作豆花,作為自己創業的基礎。然而三十幾年前的安平
除了古蹟外,根本不是小吃生意的好地點,不過黃創始人捨棄其他高消費能力的城鎮,
而選擇安平的小漁 村。他表示地點的選擇也是經過一番掙扎,最後求之神明,經指點後在安平落地
雖然心中仍有存疑,但還是遵從指示,他說,如果當年選擇其他地方,是否有今天 的局面不得而知。
本 店創始人剛開始賣豆花時,是向朋友借錢來製作生財器具,夫婦 倆各推著小推車四處叫賣,
安平大街小巷幾乎都留下他倆的足跡,他說,那真是一段艱辛的日子,夫妻倆常常從早上賣到半夜
,尤其寒冬時節,子夜十二點後孤伶伶 縮著脖子,推著車子走在寂靜小路,路燈拉長了身影,心中卻只惦掛沒賣完的豆花。
賣 了四、五年,統口味的細嫩豆花已深深擷獲客人的心,
安平人對黃本店創始人黃慶同夫婦倆叫賣豆花的聲音已非常熟悉又親切,每天依一定路線,
一定時間叫賣,客人也定時守候,總不會錯過的。(以上介紹引用至官網)
民 國59年時,我們從挑擔、推車時,是以第一代創始人黃慶同的 名字"同"作為稱呼,客人常稱呼"同ㄟ"或"阿同伯"
直到82年成立店面時,因覺得單一"同"字作為店名似乎還覺得不夠,
於是請一友人幫忙命名,他給我 們兩個名字,一為安平豆花,一為府城豆花,那時我們心想,我們住在安平區
所以我們就選擇 同"安平豆花"(那時安平在台南市中還是一個尚未開發的區域,
大約在民國86年左右,安平區才開始發展)後來我們逐漸的打響"安平豆花"的名號
相對仿冒的同行也陸續出現,約民國90年那時要申請商標才知地方名不能申請商標,
所以我們就先申請"同記豆花"商標,並把同記帶入安平豆花變成"同記安平豆花"。
民 國95年時,我們再檢附更多的報章雜誌以及電視媒體的報導來作為佐證,
終於在96年獲得安平豆花的商標專利,希望親愛的朋友們都能認明"安平豆花"
"同記豆花" "同記安平豆花"都是正宗的本店。 (以上介紹引用至官網)
同記除了本身殿面再販賣豆花之外, 旁邊的松霖茶坊也是她們的,所以吃豆花的時後
看見旁邊的客人端著鍋燒意麵在食用,也不要覺得奇怪。
竹碳黑豆花: 竹碳豆花本身柔軟滑嫰,入口即化之外還多了點扎實口感
豆香味不明顯但透著隱隱的竹碳味。糖水為甜不膩,但少了點糖香。
珍珠豆花:
豆花本身極為柔軟滑嫩,入口即化。但少了點扎實口感,豆香不甚明顯。
糖水為甜不膩,但少了點香氣。搭配俗稱「青蛙下蛋」的小粉圓,因個頭較小,雖然軟Q順口但口感不太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