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轉運站一樓的美食區,當中兩家日本知名的連鎖店剛好開在對面
一家賣拉麵另一家賣井飯,跟同事商量之下決定選井飯
理由是他看起來比較豐盛,應該能吃飽,麵條來來比較簡單。
從門口前擺放的菜單看來卻是相當豐盛。
天吉屋即是取自:品嚐香酥鮮美的「天」丼,帶著滿足愉悅的心情用餐,定會招來一天的諸事「吉」祥。
天婦羅源自葡語Tempura,是葡國人在大齋期(Lent,基督教節日
指復活節六個半星期以前)期間因禁吃肉,而以吃魚代替肉而烹煮的一種食物。
拉丁文「ad tempora quadragesima」就是「守大齋期」的意思。
由葡萄牙傳教士於16世紀傳入日本,後來於日本流行。傳統的日式天婦羅是用海產或蔬菜裹上澱粉漿(麵粉之類)油炸。
可分為以下兩類:
一、魚、貝類、蝦或蔬菜等裹以小麥粉與蛋汁,並油炸的日本料理,如炸蝦。後記詳述。
二、一種魚漿油炸食品。此語通行於關西地區,關東稱之薩摩揚(薩摩揚げ)。臺灣音譯為甜不辣。
天婦羅在日本關東與關西其實指兩種不同的東西。
關東的天婦羅為一種魚貝類或蔬菜等裹以小麥粉與蛋汁,並油炸的日本料理,在臺灣多直接寫作天婦羅,一般祇在餐廳中販賣。
關西的天婦羅為一種魚漿油炸食品,關東稱之薩摩揚(薩摩揚げ)。
臺灣與關西相同,夜市中的天婦羅攤販就是薩摩揚。但避免與前述之天婦羅產生歧義,音譯的甜不辣亦常見。(取自維基)
而天丼據說起源來自江戸時代,當時攤販在熱騰騰的丼飯,再蓋上天婦羅來販賣。
腳邊這個置物桶,是服務人員看到我身上有背包自動詢問後
拿過來給我裝的,服務人員觀察的敏銳度相當高呢。
開胃沙拉:以生菜扮以清爽的日式醬汁。
感覺被裝在陶罐裡的是小菜, 服務人員如果沒說,我勢必會當作是醬油罐而不理會他。
醃牛蒡:帶著輕柔的酸甜滋味,非常開胃,吃著吃著就將整罐通通喀光了。
附贈的茶飲本以為是無糖麥茶之類的,沒想到是冰牛蒡茶,微甜甘潤。
牛蒡茶對於我來說大概已經有十多年沒喝到,記得小時候住在鄉下村子時,有些年會幫親戚到田裡整理收成的牛蒡。
奶奶或是阿母會將收成回來的牛蒡切片曬乾,之後用來煮成牛蒡茶喝,只是小時候我對這牛蒡茶的味道實在有些排斥。
天丼雙品:鮮蝦兩尾、白身魚、透抽、地瓜、茄子、青椒、溫泉蛋、讚岐烏龍麵(小份)、味噌湯。
鮮蝦兩尾、白身魚、透抽、地瓜、茄子、青椒、溫泉蛋
讚岐烏龍麵(小份) :澤般清澈湯頭,輕柔淡雅,味道雖無強烈,卻能回味再三。
白皙的烏龍麵雖然滑嫩Q彈,但是Q度卻比我想的稍為薄弱些,目前心頭好還是 萬華-田舍手打麵。
味噌湯:湯頭帶著微薄的味噌鹹味,不過裏頭更多的是昆布味,鹽味不重卻有鮮味的味噌湯,我還滿喜愛的。
天幕御食: 鮮蝦三尾、白身魚肉、鯛魚、透抽、花枝洋蔥餅、地瓜、茄子、青椒、白飯(吃到飽)、味噌湯。
蘸醬以甘甜不死鹹的日式醬油跟一小陀白拋拋的蘿蔔泥為主。
天幕御食的炸物有鮮蝦三尾、白身魚肉、鯛魚、透抽、花枝洋蔥餅、地瓜、茄子、青椒等。
其實天吉屋的炸物我想所有人想必都不陌生才對,不過其中個人認為最大的差異在於外頭所裹上的粉漿。
天吉屋的天婦羅是現點現炸這點從炸衣的顏色跟等待的時間應該可以確認,不過這炸衣的口感卻與我想得大大不同。
不同於大多以酥脆的炸衣為主,我想隨便點有關油炸的食品,應該一百家有九十九家是脆的吧。
天吉卻是軟大於脆的,一度讓我以為是炸好後放冷所致,可以一點都不冷阿,還有點燙口呢。
軟軟的炸衣帶著明顯濃郁的蛋香,想起天婦羅的麵糊多以低筋麵粉、雞蛋等調製,沒有添加過多的太白粉的關係。
而且雞蛋的比例應該頗高,雖然炸衣本身吃來並無特別調味,但是麵香跟蛋香頗濃,而且不油膩。
其中茄子跟地瓜雖然有熟,但是對我來說有點生硬些,算是此道炸物有點可惜之處。
白飯是以可愛的小木桶裝盛,裏頭約是一碗飯的量,不夠吃可以再續。
白飯依照店家建議先淋上特製的天丼醬汁,味道上就是常見的地日式甜醬油,味道跟顏色比天婦羅的蘸醬濃郁些。
天丼雙品上頭的天婦羅上頭所澆淋的就是這種醬汁。
白飯店家是採用越光米所製,外觀飽實米粒分明不沾黏,口感Q彈,咀嚼帶有輕柔甜香,此米飯煮得極好。
天茶泡飯: 將花枝洋蔥餅放在白飯上,淋上茶壺裡頭的高湯,再點海苔絲跟芥末倒入,便可食用。
高湯是相當濃郁的鰹魚高湯,鮮味相當突出,搭配爽脆有咬勁的花枝洋蔥餅,相當不錯。
兩個人吃8百多大洋實在有些貴鬆鬆,但用餐環境跟服務態度都沒話說
單就食材來比較家常,因為價格的關係可能比較無法經查上門。
要是帶家人來吃的話,文媽應該會不斷碎念,這個在家自己做就好啦!那個自己買較新鮮吧(笑)
天吉屋(京站店)地址: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一段1號1樓(京站廣場一樓華陰街出口) 電話:02-2558-2328
營業時間: 週日~週四11:00~21:30 (最後點餐21:00) 週五~週六 11:00~22:00 (最後點餐21:3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