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位於祖師廟口旁的一甲子碗粿、刈包專賣店,雖然沒有確實有一甲子的年紀。
從我在萬華工作就發現他存這個角落,當時的生意就覺得不錯
可是我當時是過他的魯肉飯、雞肉飯以及魚丸後
發現並無特別之處,算是非常一般的等級,於是吃過兩次後,就是經過路過也一直錯過就是。
直到有位熟客中午在那邊排隊,過去打招呼時,詢問他說為什麼這家中午生意那麼好?
我覺得他的魯肉飯跟雞肉飯不怎樣啊,他就說只吃烘肉飯跟豬血湯,其他沒吃過就是。
經他那麼一說,發現點烘肉飯跟刈包不在少數。雞肉飯跟魯肉飯倒是不多,可見招牌是烘肉!!!!
難道我吃錯了............................. = . =!!
於是前幾天下班,外帶一顆刈包當早餐,回到家打開塑膠袋,對著那白拋拋的刈包。
咬下第一口,我就知道原因了.......
刈包:
又名『割包』,因形狀類似虎口咬住豬肉,故又名『虎咬豬』
因此物外觀也類似錢包,故也演變成尾牙常見的小食,除了用來犒賞員工的辛勞,也有祈求財富之意。
當初我就是吃到他家的刈包才打算,寫這家的食記。
這家的刈包裏頭就是一塊五花烘肉、花生糖粉、酸菜、香菜等
讓我單眼皮的小眼睛頓時,睜大如牛鈴般,這味道實在非常的好ㄚ。
好在哪?好在那軟嫩鹹香的焢肉,在嘴裡滑來滑去,如消融的鮮奶油,
在萬華說到刈包最為知名的,莫過於每年資助街友的刈包吉,然而這攤刈包實在令我感到神奇
神奇再於這刈包吉,開的時間實在非常不固定,通常它看的我,我看不到它的說
實在讓我好生質疑它如何利用盈餘的辦桌,而且還連辦20多年。
不過這其中的『眉角』在最近有人跟我透漏,當然這秘密只有四個人知道
那就是天知地知我知跟它知,不要問,我也不會說....
豬血湯:
豬血又稱紅豆腐,市面上的豬血多是工廠批貨所得
來源自然不好掌控,能自行製作的我想全台屈指可數。
在外豬血湯,不算是我欽點的選項,所以優劣也不好分辨就是。
湯頭以酸菜、紅蔥、沙茶等調製, 喝來透著沙茶香與韭菜的香味
但是不會過於濃烈厚重,可惜油蔥味被蓋了過去。
台南的豬血湯幾乎很少有添加重口味的沙茶當調味,以酸菜、油蔥、韭菜等提味。
大塊的豬血軟嫩Q彈,咬下入口即化,整體味道極像萬華-李記宜蘭肉羹&特殊口味豬血湯。
烘肉飯:
烘肉是以五花肉製作,夾起來肥肉部分還透著琥珀色光澤,即使是瘦肉也略帶薄光。
醬香明顯,即使身處於被刈包皮跟花生糖粉的夾擊中,都不能掩飾的的存在。
更何況單吃配飯,那醬香更是醇厚濃郁,肥瘦一搭一唱的組合
在嘴裡油化的滋味,可比我那心頭之好的板橋-牙籤焢肉飯。
一則甜香一則鹹香,雖然甜度沒牙籤來的迷人,但是看在一甲子的份量較大,口感相似,足以令它們勢均力敵。
筷子輕輕一夾,就能連腰夾斷,就能知道它軟嫩的程度。
店家有分肥瘦,愛吃肥的,就挑肥點,不敢的就挑瘦點。
魚丸湯:
清爽的湯頭以油蔥、芹菜珠、香菜等調製,並有添加小塊油條在湯頭。
北部的湯頭幾乎很少看見有添加油條的,台南幾乎都能看到油條的存在。
在台南老家裡,吃泡麵可以加點油條進去,吸飽湯汁的油條會變得細緻滑嫩,口感獨特。
不只如此舉凡貢丸、魚丸、味噌等湯類,都能添加,而不突兀。
碗粿:
碗粿軟綿細嫩,少點扎實彈牙的口感,內層雖然密佈油蔥,但是那味道吃來,就是不突出。
澆淋的除了理所當然的醬油膏之外,竟然有菜脯。這點倒是令我有些驚艷,可惜對於層次的幫助不大。
一甲子碗粿、刈包專賣店地址: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79號 電話:02-23115241 營業時間:090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