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府、二鹿、三艋舺、 四月津,雖然萬華有著三艋舺的號稱,但是美食有能流傳百年以上的相當稀少,之前的廣州街的新竹肉圓就是其一
另外則是同樣位於廣州街的進財切仔麵,對於切仔麵,我吃過極少,原因在於它比較清淡,所以進財算是我比較不會特別想要上門光顧的店家。
前些日子某個電視台節固有報導過它自製的糖心蛋滋味非凡,才讓我又提起上門的動力。
此外貴陽街2段上的萬華-一肥仔麵店同樣也是以大骨、甘蔗熬煮的切仔湯麵為期美食招牌主
雖然對切仔麵沒特別的感興趣。
但有喝到同樣湯底製作的餛飩湯,滋味相當鮮甜甘醇,印象頗佳。
進財切仔麵當初是由祖父洪大目,當年於剝皮寮一帶挑擔維生,後來與祖母郭氏鷸有三子,進福、進財、進添。
光復後,便在龍山寺兩側搭建鐵皮屋,開設進財麵店,父子相繼經營70多個年頭。
民國57年間龍山寺兩側拆除遷至龍山商場後,才交棒給進財的子女營業,民國96年間又遷至廣州街現址至今。
摵仔麵即是俗稱之黃湯麵、黃乾麵或是拌麵總稱,臺灣當地另一稱「擔仔麵」。
由於讀音相近,常被誤作「切仔麵」,北台灣後已習稱「切仔麵」。
摵仔麵為台灣小吃麵類最基本原形,變化無窮,任君挑選食用;臺南擔仔麵即是出自於摵仔麵之聞名海鮮麵。
在臺灣歷史上,摵仔麵和台南擔仔麵相當,並列台灣兩大名麵。
摵仔是閩南語,語意有二:一當動詞,是手提上下抖動擺動(沏)的意思,二是名詞
也是舊時煮麵工具笊籬(俗稱麵摵仔),因而得名。
相傳臺灣仔麵出自台北縣蘆州鄉(今新北市蘆洲區),台灣光復後由周烏豬的門徒楊萬寶加以發揚光大。
當時蘆州有「和尚洲」之稱,故又名「和尚洲摵仔麵」。
河上洲文史工作室執行長楊蓮福述:「台灣光復前,蘆洲人周烏豬在湧蓮寺廟口前賣摵仔麵
不過因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經濟蕭條,摵仔麵設攤斷斷續續,
直到民國卅五年(1946年),蘆洲人楊萬寶戰後剛從南洋當兵回來
由於他光復前就曾向周烏豬學過煮摵仔麵的技藝,就在湧蓮寺廟口設攤賣摵仔麵。
楊萬寶煮的摵仔麵,湯頭都用大骨、三層肉整塊下去熬,口味純甘,不用加味精
而摵仔麵的麵條也堅持人工製作,不加硼砂,
切麵的工具也用竹編,別有一番風味,在當時就相當受歡迎。
楊萬寶摵仔麵生意逐漸穩固後,就傳給徒弟阿成、阿賜,自己往五金建材業發展
不過他仍要求徒弟每日送兩碗摵仔麵給他品嚐,
鑑定湯頭是否改變,由於這種堅持,使得蘆洲摵仔麵口味能始終如一。
民國六十七年(1978年),湧蓮寺舊廟重建,廟口摵仔麵遷移他處
蘆洲摵仔麵略有停滯,阿成、阿賜後來將技藝傳承第三代、第四代,
現今中正路、三民路、中山一路陸續出現摵仔麵店,五股、八里、大直、三重等地都有蘆洲籍人士出外設攤賣摵仔麵。
現今得勝街的『添丁摵仔麵』、『阿朝摵仔麵』、『大廟口摵仔麵』
及台北豬屠口摵仔麵,都和楊萬寶這一脈相傳有所關連。」
蘆洲區早期舉辦觀音文化節活動,目的是要凸顯摵仔麵和地方的血緣關係
農曆九月十八日蘆洲大拜拜時舉行,2009年起改名為「摵仔麵嘉年華」並舉辦至今。(維基簡介)
菜單:光圈開得太大,有些部分看不太清楚.............= =!
黃金蛋:
招牌黃金蛋是進財自製的招牌,表面與滷蛋般淡褐光澤,口感軟中帶Q彈。
不過內部中心地帶的蛋黃,比較接近全熟的狀態,少了些在嘴裡濃郁香醇,好比如膠似漆的濃稠蛋液。
滷肉飯:
焦頭上頭雖然有著許多肥肉的點綴,可惜口感偏乾,肉末則不夠香醇,滋味稍嫌普通。
切仔麵(乾):
以黃油麵搭配甘醇的醬油膏、油蔥、豆芽、膨皮等。
麵條軟而不爛,搭配醬料滑順好入口,整體滋味了甘醇的醬油膏及油蔥之外
並無其他特別的層次變化,至於常見於白菜魯上頭的膨皮,軟嫩帶點Q度,除此之外調味上也未見有奇特之處。
綜觀來說,這是碗懷舊的古早味乾麵,但味道卻未能令我感到驚豔。
鯊魚煙:
與常見的沙魚煙同屬於略為冰涼的的溫度,外皮扎實有Q彈,
蘸醬是由老搭檔的醬油膏跟芥末所共同組合的。
魚卵沙拉:
龍眼色澤的外膜內藏著細細顆粒的金黃魚卵
蛋香濃郁、煙燻香氣也夠,味道更勝於沙魚煙甚多。
鮮肉包湯:
福州魚丸湯,形體圓潤,外層質地相當輕柔帶Q,少了些手工製作的不規則狀與扎實感,有些相似某個火鍋料廠牌的魚丸。
內陷以細碎的肉末無主,鹹香溫醇,肉末即細,輕抿及散。
微黃色澤的湯頭,帶有冬菜、油蔥、芹菜等的調味,甘醇潤口,頗有記憶中懷念的南部味道。
進財切仔麵地址: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96號 電話:022336-7688 營業時間:0930-2100 隔周一公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