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愛麵食跟飯類的我,對於附近知名店家,巴不得盡收口袋名單。
由於懶的跑太遠,所以都鎖定板橋、中正、萬華、大同這幾區為主。
之前從美食節目上,看到有家知名的四川麵王,是知名沈記川菜館的二代出來營業的。
只是我沒吃過沈記川菜館就是。
稍微做下工作,發現用餐時間要大排長龍(廢話)
還好我都習慣早吃點吃飯,要避開人潮不難。
菜單:
四川麵王的點餐方式,事先卻看牆上或外面的菜單,及小菜怪的小菜。
確定後至櫃檯點餐付錢結帳,拿號碼牌後到座位上等。
小菜位於櫃來旁邊。
香油、醬油、辣油。
斑駁的號碼牌。
豆魚:
豆魚非鬥魚,裏頭也沒魚就是,裏頭包的是銀芽。
以豆皮捲起,切斷來淋上醬料。
說實在的豆皮跟銀芽不是重點,口感就不過是那樣,特別的是醬料。
滋味恰似梅子的微甜,以及隱隱約約的花椒味,舌尖觸覺類似沙茶。
有甜有鹹有香又有辣,層次多元,又不過重口,算是滿百搭的。
椒麻雞腿:
滿滿的雞腿肉,看的我滿開心的。
但仔細一看卻有些失望,他的雞腿不是酥炸,而是類似水煮的白斬雞。
淋上跟豆魚一樣的百搭醬汁。
雞肉鮮嫩,除了單純的肉味,到沒特別的味道,但是我個人不愛水煮肉,若沒那蘸醬,應該會失色不少。
個人還是喜歡炸得酥脆的金黃雞腿。
紅油炒手:
餛飩飽滿扎實,口感有咬勁,不過肉餡的比例稍低,那股Q勁像壓縮後的餛飩皮,肉餡的鮮味不夠突出。
沾附的醬料是香麻的花椒味,輕柔的醋酸,由於辣度可以調整。
不嗜辣的我,選的是微辣程度,整體的味道,我還滿能適應的。
不會像道地四川人做的那麼麻跟辣,比較貼近於台式口味。
肉絲湯:
湯頭清爽溫潤,如果麵食太辣用來解膩去辣也不錯。
味道來說頗一般就是。
雞絲涼麵:
涼麵有分牛肉、雞絲、炸醬以及家常四種。
本來挑選了很少見的牛肉涼麵,結果沒有了.......才開店捏。
沒牛肉那就吃雞巴(誤)...是雞肉吧。
攪拌過後那特有的的花椒香氣,就如湧泉般一直湧現出來,讓我嘴裡不斷分泌唾液。
麵條是普通的黃油麵,略為扎實,少些彈性,不過不油膩。
辣度挑選微辣,再搭配香醇的花椒味,不過酸韻稍微輕柔。
還拿了櫃上的白醋來加強一下,至於個人偏愛的甜味就完全沒有了。
當然涼麵另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麻醬,可能是花椒跟辣味比較迷人,麻醬就容易屈就二線腳色。
雞絲比較粗,口感比細條好些,但彈性普通。
綠豆涼粉:
軟綿細緻的涼粉,搭配著艷紅誘人的辣油。
味道香麻有些辣,說到涼粉我還是覺得搭配麻醬最佳。
炸醬麵:
上頭那一搓說是炸醬,更像是肉燥。色澤比較淡雅,所以對於他的味道我並期待。
細麵條潔白,調味與涼麵有些相似,只是程度上比較輕柔。
我還是喜歡酸韻明顯點,所以還是有都添加些白醋加強。
至於那炸醬果然如我預期般,比較偏像肉燥,鹹香度稍低。
絞肉雖細但是有彈性,口感還不錯。
粉蒸排骨
第一次吃到粉蒸排骨是在桃源街的老王記牛肉麵,味道不錯但是cp值不太高。
四川麵王的粉蒸排骨價格少了三十大洋,上頭佈滿著蒸肉粉、辣椒等
裏頭約三、四塊左右,醃製味輕柔,帶著隱隱的胡椒香及辣味。
咬來扎實又夾雜著軟嫩的口感。
底下鋪的不是馬鈴薯而是金黃的地瓜。
豆干:
軟嫩不過硬,調味類似微辣的沙茶。
菜絲:
爽脆且菜腥不會過於強烈,調味鹹甜開胃。
擔擔麵:
擔擔麵是我最近喜歡吃的選項,我將他歸類於會辣的麻醬麵。
吃過的也不多,四川麵王的基本調味料都差不多,以花椒、辣油等為主。
擔擔麵的調味料自然也脫離不了太多,除此之外還有碎花生及芝麻醬。
麻醬溫潤不苦澀,搭配香麻的調味,滋味不錯。
麵條雖細但更能吸附醬料,整體味道對我來說算是比較中等,跟小茅屋有些接近
比較濃烈型的就屬於城中市場的老牌牛肉拉麵大王。
大頭菜:
軟脆的口感,跟溫潤鹹甜的調味方式跟菜絲有些像, 味道都很不錯。
泡菜:
外省式爽脆的鹹酸口感,我還是很不能接受阿!!!!!
酸甜的台式泡菜我比較習慣。
牛肉麵:
裏頭的肉塊只有四塊,一碗 100大洋,只有四塊實在有些少。
夾起時感覺頗為厚實,咬來卻比想像中的軟嫩,單就這肉塊的口感確實不賴。
不過橘紅色的紅燒湯頭,喝來卻有些單調,有花椒香跟辣度。
但是湯頭的層次就僅僅於此,沒有燉煮過後的濃郁香醇味。
四川麵王的麵條除了涼麵,幾乎都是同款麵條,個人覺得做成乾麵比湯麵來的優異。
四川麵王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2巷2號 電話:02-3322-1088 營業時間:1130-2030 (三節公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