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西門町知名的宵夜,其實不算多,大概十根手指頭數的出來,其中這家阿財虱目魚
無論是電視節目還是旅遊書籍都免不了,要寫上幾篇它的介紹。
還沒開店,外頭就常常牌的落落長的隊伍,深夜時刻更是一枝獨秀,無論是本地的,外來的,旅遊的,就把店內塞的水瀉不通。
根據公司老不死的前輩(誤)所示,早年阿財還是路邊攤時,是在目前西寧南路上的華南銀行附近擺攤,招牌就是碳烤虱目魚,其味之好眾所皆知。
令人難以忘懷,可惜搬到店面後,生意火紅,自然無法以火烤方式料理,而採用較為快速的油煎。味道有所落差,可想而知,自此前輩們就極少光顧。
公司在附近的我當然不可能沒吃過阿財,只是前年前未開始寫食記前,有上門光顧過幾次而已。
味道雖不差,但也未及回味再三的程度,可是排隊人潮卻是源源不絕,有時候在電視上更是被那些美食家強力推薦。
實在令我ㄧ度懷疑是否自身的味覺出了毛病,還好公司同事跟我的味覺是相同這點,讓我有些安慰(笑)。
阿財的用餐環境在西門宵消夜場來說,算是頗為乾淨明亮的了。
還算寬敞的店面,左手處的冰櫃上展示者幾盤待烹煮的生鮮食材,只是數量感覺不算多,視覺上少了些衝擊。
由於阿財每到夜間都是人滿為患,大概要過三點半左右,人潮才會稍微舒緩,挑這個時段就比較不用人擠人。
手寫的菜單上投是沒有價格的,有價格的在水藍色為基底的扛棒上頭,之前有次就是沒仔細對價格,才不小心點到不該點的東西.....
雖然招牌寫著虱目魚、魯肉飯,但是菜單上的項目中有者許多快炒店常見的菜色。
諸如三杯蝦、三杯花枝、蒜苗臘肉等,只是價格上跟附近的快炒店相較之下有些高,所以我多以滷肉飯、烘肉飯再加點蛤蠣湯為主。
其他快炒菜色就沒興趣,也沒點過就是。
魯肉飯:
魯肉的部份則是採用肥肉呈現,以醬油滷製的肥肉透者閃閃誘人的金黃色澤,肉質雖不到入口即化的程度,但保有者些許的Q軟感。
除此之外還感受到一股『新』味,是『新』味不是腥味,一般老店的滷肉飯滷汁有股濃郁的味道,推斷應該是老魯鍋不斷重覆燉煮
而阿財的魯鍋應該不是老魯鍋,所以滷汁的味道,有股新味且無肥肉豐厚的黏嘴感,這點倒是頗為新鮮。
以醬油為底的香韻,有著明顯且不死鹹的醬香,可惜缺點個血液習慣中,與鹹香交纏爬上舌尖,那股令人允指回味點綴式討喜的甜味輔佐。
除此有點必須褒獎的是白飯,色澤潔白亮麗,口感軟硬適中且顆粒飽滿頗具Q度。
另外加點的荷包蛋,搗破涓涓流出的黃金融漿,扮著黏稠香濃的蛋液,滋味渾厚香濃黏膩滑順,頗具另一番風味,此外有次未注意到菜單的價格,點了蔥蛋配飯。
結帳後才知道蔥蛋的價格(40大洋)比魯肉飯還高貴,而且蔥蛋的SIZE跟荷包蛋差不多,蔥也不多,整個SP值不高,之後我大多點荷包蛋解饞。
厚來挑了個時間另外把烘肉飯給補齊,在訪的時間洽逢寒流加下雨的天氣,所以加點跟上述不同的蚵仔湯驅寒。
蚵仔頗為飽滿鮮甜,湯頭則以酸菜、薑絲為底,灑點青蔥點綴,帶有相當程度的辣度,寒風刺骨的深夜裡,喝上幾口那可真是大大滿足。
焢肉飯:其實他的焢肉飯我吃過幾次,但味道不算頂尖,後來也少吃了。既然如此,為何還要再特地另外拍烘肉飯咧?
因為它最讓我念念不忘的,不是烘肉本身,還是隱藏就在烘肉飯裡頭的.....................
阿財的焢肉飯滷汁本質上與魯肉飯一致的,那醬油的香醇味說實在,記熟悉又陌生,完全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這次未了加拍焢肉飯時,東喵西喵的,發現到櫃台底下有罐四季醬油,只是不知道是否有添加到魯鍋當中,因為老家常用的也是四季醬油。
烘肉先從外觀看來,看似有些乾柴。口感部分同樣先分肥瘦肉兩個部份來看。
首先是瘦肉方面,外觀雖為乾柴,但從牙齒與肉塊的拉扯間,明白的感受到牙齒從中勝出,撕咬開的瘦肉呈現咖啡色帶點粉紅色澤。
就能推斷其入味的程度,可惜不夠濕潤,吃到最後牙縫間卡了不少肉絲。
肥肉的色澤偏白花,用筷子戳戳發現到頗具Q度,入口咬下瞬間變能感受其Q軟的舒服感,雖未能達到如板橋-牙籤焢肉飯 般入口瞬間即化的程度。
但肥肉柔軟帶Q過後,在吞嚥上頗為滑順,也算別有特色。肥瘦肉綜合觀察下來,實在不是很能夠讓我有允指回味到程度。
再來在這碗烘肉飯最為不啟顯的小角落,有者看似不起眼的小角色,才是我吃完烘肉後印象最為深刻及回味的。
就是...就是....這一小戳類似玉米粒的辣菜,此辣菜雖與我多年前看到外觀有些不同
以前印象是短長條狀,現在則是細碎近似玉米粒狀,至於何時改的我不清楚,是否店家自製的,我也不清楚。
只知道它是我目前吃過最棒的辣菜,雖然外觀有些許差異,但口感頗為接近(因為外觀不同,所以不確定是否相同)
口感上頗為輕脆、香辣及些許的鹹度,咀嚼過後,舌尖彌留些許的麻與辣,整體感覺比烘肉更為下飯,幾度讓我想起身跟店家多要些來配飯。
阿財虱目魚肚、魯肉飯地址:台北市萬華區內江街53號 電話:02-23703378 營業時間:2200-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