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北路從日據時代就是台北城最繁榮區域之一
鄰近的建成圓環堪稱是早期台北小吃的代表。
然而隨著二次大火、新圓環改建工程的進行
這些令人懷念的小吃如今早已四散周圍各地,有的就近搬往附近,有的不知所蹤。
目前延平北路上有三家知名的店號,三元號、龍緣號、龍鳳號等
其中兩家是舊圓環就成名至今的老字號。
今天要吃的這家龍緣號不是舊圓環就有的店家,但老闆卻是當年龍鳳號中掌勺的老師傅木元師。
民國49年,外號木元師的當劉天豹,13歲時離開雲林到台北工作。因緣際會在當時的龍鳳號陳老闆底下工作。
之後龍鳳號的老闆想讓這些伙計合作經營龍鳳號攤子,於是劉天豹和一群夥計便接手經營。
在民國92年圓環拆遷時年劉天豹才自立門戶,成立龍緣號。而同鄉沈萬生則是接下了龍鳳號,搬到同樣延平北路上營業。
師承龍鳳號,打的自然是龍鳳號的正統招牌菜,如魯肉飯、五香肉捲、香菇腳筋肉羹湯等。
店內裝潢採長條狀,入門左邊室料理區,右邊是座位區。
環境簡潔明亮而舒適,最底部的小門進入是龍緣號的廚房重地。
店內採用的是木製長板凳及長桌,保留了濃濃的古早懷舊風格。
除了手上的菜單之外,牆上四周都貼有小型的價目表,算是貼心的小舉動。
菜單
爆肥下午茶:
魯肉飯、雞捲、肉羹湯。
魯肉飯:
這絞肉的焦頭的模樣讓我想起了隔壁的大同-三元號。至於味道是否一樣就要到味蕾來判斷了.....
龍緣號與三元號,焦頭同樣以瘦肉居多,不過在嘴裡咀嚼時,多了些輕柔的咖哩味及胡椒香氣。
少了濃郁的油蔥香,口感跟味蕾與同樣位於大同區的大同-雙連街魯肉飯極為相似,不過雙連街的絞肉肥肉比接近。
所以油化的口感層次稍為好上一些,也多了點咀嚼樂趣。
米飯則比三元號濕潤的口感來的乾爽多了,米粒也分明,算是平常吃習慣的口感,跟雙連街滷肉飯的米飯比較接近。
雞捲:
據說店家是以來自屏東陳年紅糟、荸萕、高麗菜、洋蔥和醃瘦肉,用手工製作的豆皮包裹油炸的。
小黃瓜青脆微酸,但是醃製的時間不夠,菜味較明顯。
雞捲外層過於油膩收油不夠清爽,豆皮的脆度也不夠,內餡的肉條富有五香粉的味道。
肉甜扎實,內包裹的洋蔥、高麗菜、荸萕比例稍低,甜度跟脆度表現不佳
在此大同-葉家五香雞捲(延三夜市)的比例就是一絕。
肉條當中則是以軟Q的麵糊作為隔間,則比較接近於大同-永樂雞捲大王。
蘸醬是微甜滑順的米醬,雞捲單吃鹹香味就很足,蘸醬適度使用便可。
豬腳筋肉羹湯:
以香菇絲、筍絲、豆芽及後腿肉做成的肉羹,還加入豬腳筋,看似簡單平凡卻是傳統的古早風味。
剔透輕薄芶芡的羹湯,在舌間纏繞柔和的油蔥與柴魚味
湯頭不會過於濃稠微帶甜度,滋味香醇滑順,輕甜爽口。
搭配適量烏醋食用,那微酸韻則使羹湯風味更佳。
肉羹使採用黑豬肉條包覆魚漿,下鍋水煮。
魚漿柔軟,包裹的肉條粉軟嫩,豬腳筋則是燉煮的軟嫩香脆。
龍緣號地址:台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二段17號 電話:02-2558-1365 營業時間:1000-2200 週三店休(每月第一週的週三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