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邊拍完車輪餅的剖面照後,收入袋子,準備回家的路上,再到轉角買昨天公休沒吃到的小籠包一起來當下午茶。
這攤位於騎樓柱子邊,以大紅的招牌寫著小籠包、鮮奶小饅頭,相當顯目好認
不過最紙張接著價格跟公休日等字眼,讓攤車便的有點像補丁一般,有些破壞了美觀。
重新做塊有名稱的招牌,會比較容易讓人記得。話說回來,許多好吃的店家其實也不太用店名。
小小的攤車上推疊著高高的小蒸籠,攤位上空間不大,只有兩個人忙著包小籠包兼販賣,一切從簡。
小籠包的部份可以購買半籠,致於牛奶小饅頭,個頭大約一個半小籠包,10顆60大洋。
不過對於饅頭我不感興趣,因而捨棄。
攤位並無用餐空間只好打包帶走,速速返家,以便趁鮮食用。
一份8顆要價70大洋,就路邊攤的價位來說,不算便宜。
挾起這小籠包就讓我感到十分的不同,不同於少了一般認之的提如燈籠座若如鐘的標準
當下筷子傳達而至的是一份扎實沈重的手感,像極先前的中山-圓山老崔蒸包 。
咬下一口讓我感到極據新鮮的滋味,皮說不上薄,卻也不厚重,帶著柔軟微Q的咬勁,更像包子皮。豬肉餡佐以青蔥的作法不算少見
青蔥的香韻跟甜味輕盈,以及細微的胡椒點綴香氣,肉餡鮮甜扎實,在嘴裡咀嚼好不迷人。
雖稍為略遜於中山-圓山老崔蒸包 那如貢丸般彈牙的扎實口感,但鮮甜的滋味卻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小籠包可惜的是,內餡的湯汁卻不像湯包般豐沛,也許沒添加皮凍,採單純精肉餡蒸炊後的鮮甜肉汁,故不彰顯,但卻也帶著迷人鮮美的滋味。
蘸醬則以薄鹽醬油,另有醬油辣椒可選,不過鹹度跟辣度比較沒層次。
有別於一般外省式體小、汁多、皮薄、形美的作法,算是屬於台灣特有的台式小籠包吧。
可說是縮小版的肉包,口感與從前老家慶安宮廟口前,一位老伯賣的很像,感嘆兒時回億依舊,不知老伯是否健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