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色小鴨在高雄展出的時候,就吸引了數以萬計的的參觀人潮,當時排休沒輪到假日,加上家人也是興趣缺缺,我以便擱置一段時日
後來展轉至基隆展出,距離台北又更加接近,於是在休假的時候,糾了幾位剛好一同休假的同事前往。
至於如何去看小鴨,事先經過網路上的資訊顯示,以坐火車是首選,因為基隆火車站一出口過了天橋便能看見小鴨。
身為阿宅的我,目前的火車人生經驗單當中,只有在新竹實習時,做過兩次火車回台南而已。
之後發現客運的所在之後便改搭客運了,因為火車站離我佳實在也些距離,還是客運站離我家近些,坐起來也舒適許多。
所以這次如何買區間車票也是交給同事處理(攤手),結果我們花了自強號的錢,卻是坐著提前到來的區間車,需到八堵站轉車。隨手拍這幾張車站的風景。
好像劉姥姥季進大官員一般,對這新穎的車廂頗感興趣,同事表示說這是新式的區間車,上頭的空間到有幾分捷運車廂的感覺,只是空調沒那麼佳就是。
一路從台北站到基隆大約40來分左右,差不多是從捷運板橋站坐到淡水站差不多,只是捷運車速比較區間車快些。
基隆火車站那可是真的人山人海來著的,雖然天氣不算頗佳,還下著些許的毛毛細雨。由於是假日,還是吸引人龐大的人潮到訪。這也是我第一次到基隆遊玩呢。
上了天橋,就能從縫隙中偷拍個幾張傳說中的小鴨身影。
由於展出的時間接近聖誕節,所以小鴨也經過特殊的裝置,頭上帶了個紅通通的聖誕帽,充滿濃濃的過節氣息。
基隆港口的的廣場,雖不是非常的寬敞,人潮眾多,但也不會感到過於擁擠的感覺。拍照也不太需要跑到最前面,畢竟小鴨可不『小』呢。
創作靈感
據說某日,霍夫曼在為子女收拾玩具時,發現了一隻黃色小鴨。他表示:「在地上看事物,相比站起來看,事物像變小了,確實好不同。」因而獲得創作靈感。
另外一說法是,霍夫曼提及有次他在一間博物館參與展覽時,其中有廠商販賣乳酪,只要購買乳酪就送贈黃色小鴨,霍夫曼事後與廠商聯絡,廠商邀請他創作大型的黃色小鴨及相關的產品。
1992年,一艘自香港駛出的貨輪打算穿越太平洋抵達美國華盛頓州塔科馬港,惟途中在國際日期變更線附近遇到強烈風暴,貨輪內一個放置有中國製造的2萬9千隻浴盆玩具的貨櫃墜入大海
並且破裂,當中浴盆玩具又以黃色橡皮鴨為主,另外又有藍色海龜及綠色青蛙,形成了一支龐大的「友好漂浮物」,在大海上隨波逐流。
2003年,當中一部分開始抵達美國、加拿大及冰島等國家的海岸,其旅程吸引了許多橡皮鴨迷的關注。據稱該事件為霍夫曼留下了深刻印象。
霍夫曼於2013年6月在北京澄清:「真正的起點是,我曾經從荷蘭一位畫家的風景畫裡看到一隻鴨子。」
霍夫曼表示於2001年時,「橡皮鴨」在其頭腦中僅是一個概念,經過5年才最終誕生。
在基隆除了小鴨之外,最重要的是填飽肚子,一行人從早餐就沒吃了,撐到快兩點,真的有些受不了。
於是開始移動腳步,往傳說中的基隆廟口業是前近。
傳說中的廟口夜市終於到囉!! 當然在裡頭吃了不少的好料,礙於篇幅的關係,所以另外拉出來做食記。
基隆廟口,為一位於台灣基隆市仁愛區的小吃市集,以仁三路上的奠濟宮為中心聚集,是全台灣最著名的夜市之一。
全天24小時皆有店家在此營業,每到晚間夜市時段時更為熱鬧,所以也稱為廟口夜市,當地人口中所說的「廟口」指的就是這個地方。
基隆廟口的發跡與奠濟宮密不可分。奠濟宮建於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又稱為聖王公廟。奠濟宮所奉祠的神祇為開漳聖王,是中國唐朝中葉時開墾福建漳州的陳元光將軍,
是當時基隆漳州籍移民的心靈寄託(基隆市區的居民大多原籍漳州)
。後來於同治年間,由基隆居民和板橋林家等士紳合作將之遷於今仁愛區仁三路、石硬港溪(今日的旭川河)的右岸附近,與左岸慶安宮(基隆媽祖廟)隔岸而對。
奠濟宮周邊原本為稻田,1884年,時任台灣巡撫劉銘傳到該地時,讚美「田美如玉」,雖經日後多次行政區劃,今日仍保有「玉田里」之名。
據當地耆老的記錄,廟口小吃的歷史可追溯到日治時代末期。當時奠濟宮香火鼎盛,隨著眾多香客而來的流動攤販,在廟埕上聚集延伸,並逐漸擴大成為市集;
台灣光復後,經基隆市政府統一規劃仁三路上、愛三路到愛四路之間路段的攤販成為食肆街區,登記的店家數目達六十多家。經過長期發展,廟口小吃的知名度反而凌駕於奠濟宮之上。
目前的基隆廟口,除了原有於仁三路的小吃攤販區(狹義的基隆廟口)之外,也與日後逐漸興起的愛四路夜市連成一氣,呈「┘」形狀(橫躺的「L」形)聚集。
維基百科
吃到終於吃不下之後,一行人決定慢慢散步回去坐車,選擇從一開始進來不同的方向進來,繞從愛四路回去。
說實在的基隆港的辦公室前的這隻氣球小鴨,個人道是覺得比港灣飄浮的那隻好些。
越是接近傍晚時分,發現這隻小鴨到有幾份汙穢,色澤不夠光亮之虞。
經過天橋準備回到火車站,從天橋上望下,發現這圓環已經開始回堵起來,慶幸沒有坐車或開車過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