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台南吃喝是必然的,但是吃來吃去,好像都是牛肉湯、土魠魚羹等居多,這次改個路線吃乾麵。
這家老黃陽春麵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不過尚未被多數媒體注意到,尤其是那萬惡的食尚玩家(誤)。
不然反被挖出者,要吃必定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的大排長龍......
老黃陽春麵的創辦人黃濤溢,是隨老蔣來台的外省老兵。民國54年時,頂下當時舊體育館,竹棚下的攤位賣起陽春麵。
最初以太太黃徐月秀的名字,阿秀為店名,後來在附近有實體店面,但遇到體育館改建後,房東要漲房租,才搬到了府前路現址
後由第二代的女兒、女婿接手,才改以老黃陽春麵為名。
雖然價目表上的菜名都滿逗趣的,如吸血鬼愛吃的豬血糕、呱呱叫的死鴨頭、唐老鴨的心肝寶貝等。
不過最吸引我的是法式鹹豬肉,鹹豬肉就鹹豬肉,還有分法式的咧。
這還不吸引人嗎? 但是,就是這個但是,店家說還沒準備好,過十點才有。
安捏啦!!才六點多,要我為了吃份鹹豬肉,等到十點,那是不可能低。
打念頭,改往櫃裡找尋滷味,比較實在。
店內空間不大約莫容內四張桌椅,再往裡頭就是廚房重地,等餐的同時,
旺巷裡頭,看著店家在奮力的攪動燉煮的肉燥,香味我在這頭都聞得到呢。
店內張貼的報導不多,最知名的大概只有壹周刊了。
莉莉水果店的老闆李文雄是40多年的主顧,2007年還特地將創辦人民國54年時,頂下的收據裱框送給店家。
滷味:
因為我想要吃得法氏鹹豬肉,還沒做好。
只好改點些海帶、甜不辣、貢丸、豆皮等,滷味的部分店家有再經過加熱處理,滷汁帶著甘醇的中藥味。
乾麵:
下面鋪著的畫布的白麵條,擺上翠綠小白菜,澆上肉燥,豪氣如潑墨山水般的灑上麻醬,就形成這幅風景。
攪拌過後的麵條,開始為著熱氣散發著隱隱的麻醬香氣, 裡頭不少肉燥探頭探腦的
這是我熟析的台南乾麵, 基本上我回台南,都是吃西港慶安宮對面的麵店,其他完全沒吃過...
在台北乾麵不是加甜醬就是肉燥,麻醬麵則是就麻醬而已,完全跟楚河漢界般壁壘分明。
只有幾次我在小吳跟建宏牛肉麵時,特地請店家幫我在麻醬麵中,加上幾許肉燥,讓我一解思鄉之愁阿~~
白皙的麵條被麻醬漂染出幾分姿色後,帶著婀娜多姿體態,勾引我吃掉她......
那濃滑香醇,不帶苦味的醬香,纏著舌根不放的後勁,瞬間點亮我的雙眼
腦海中彷彿聽到中獎的鈴聲,這是踩到寶的証明阿。
老黃的麻醬香在嘴裡的味道特別突出,但那濃滑纏舌的感受,似乎有花生醬的插旗助陣。
據牆上的簡介,肉燥是用三層肉、醬油、味噌、油蔥及冰糖熬煮出來的,採用當天製作的肉燥,而不用老滷。
吃來以瘦肉居多,口感扎實鹹香,不過私心偏好老滷就是.......
麵條飄染的看起來像似黃油麵,但是入口之Q彈,是一般乾麵的麵條沒得比的,是店家特別請山東師傅製作。
比我心頭之好的乾麵來說,老黃的麻醬跟麵條是略勝,但是那香醇油滑的肉燥,略顯失色。
個人偏好慶安宮對面的麵店陳年老滷鍋,那切的細碎,半肥半瘦的黑肉燥,吃來鹹香誘人,脣齒留香。
是我每次回台南必吃的解鄉愁良藥呢。
餛飩湯:
清爽的湯頭,算是家常之選。餛飩個頭飽滿,口感鮮香,但也不脫離坊間滋味。
說到餛飩,我在台南好像都沒吃到滿意的........
老黃陽春麵地址:台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38號 電話:06-2412099 營業時間:06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