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前一天,老媽說要遷回高雄陪外公吃頓飯,說到吃飯,當然是以外公最愛的羊肉為主。
說到羊肉店吃來吃去就那天字第一號的源坐,我原本想吃其他家。
但是老人家就是喜歡吃這家,沒得改......哈哈。
由於一樓似乎有人訂位,店家就另外請我們上二樓去拉。
上次來沒上去瞧瞧,這次剛好。
二樓座位滿寬敞的,以大圓桌為主,坐來也舒適許多,牆上則以岡山地區知名景點指標。
以及如何食用大骨的操作方式。
上次沒吃到羊肉爐,這次當然不能放過。
點了兩份羊肉排骨鍋。
湯頭跟單點的當歸湯頭一樣,配料則是豐富些,有高麗菜、油條、凍豆腐、羊肉丸子等。
個人偏見排骨帶點油脂的口感比肉片好些,厚實飽滿又軟嫩,每口都是滿足。
分量實在滿多的,五個人這鍋解決不了。
蔥爆羊肉:
水準依舊,肉質粉色軟嫩而無騷。以簡單的沙茶、青蔥、辣椒炒過,簡單卻美味。
糖醋羊肉:
以地瓜、洋蔥、青蔥等炒過。
羊肉有先以油炸酥炸,外層包圍著一層甜甜的糖水,但是口感比較扎實,接近略硬。
對於牙口不好的人來說,吃來會有些費力。
羊肉香腸:
從外觀看來跟一般香腸並無不同,上桌前已經切過。肉質比較偏瘦肉油脂較少,吃來少些油潤甜香。
可惜羊肉味沒想像中來的突出,口感上並不比香腸來的好,而且一份220大洋,實在有些高貴。
麻油炒羊肉:
麻油味實在非常誘人,大老遠就聞到。麻由香而不苦澀,薑片薄而脆,單吃也不嗆辣。
粉嫩色的羊肉同樣軟嫩無騷,口感保有相當水準。
椒鹽羊肉水餃:
同樣受是已由炸過的羊肉水餃,外表金黃酥脆,咬開後冒出騰騰熱煙的羊肉餡。
隱隱的羊肉味及青蔥的甜香,所謂的椒鹽僅是外頭少的胡椒鹽。
羊油炒飯:
這羊油炒飯裏頭是沒有羊肉的,最特別之處在於服務生從遠遠端來時,就聞到一股非常香的味道侵襲過來。
這程度大概僅次於麻油炒飯,上桌時模樣實在不太出眾,就簡單的青蔥、雞蛋而已。
充其量就是簡單的蛋炒飯,調味以鹽巴、胡椒,但是那羊油的香氣讓整個層次提升不少。
吃來稍微油膩,但是香氣實在迷人,連外婆都說這香氣非常好。
蛋香、蔥香、飯香以及油香皆互不相牴觸,而是融合得相當好。